Rainbond 5.6 版本發(fā)布,增加多種安裝方式,優(yōu)化拓撲圖操作體驗
?Rainbond 5.6 版本,主要致力于提升拓撲圖操作效率以及快速安裝體驗,降低用戶使用門檻。
?
主要功能點解讀:
支持單機快速體驗
為了方便在單機電腦上快速安裝體驗Rainbond,當前版本支持通過一條命令安裝和體驗,現在支持的平臺包括:
- Linux
- Linux(ARM)
- Mac(Intel)
- Mac(M1)
- Windows
支持Helm安裝方式
Helm 提供了一套簡單易用的命令行,借助開發(fā)者制作好的 Charts 包完成應用的安裝、更新、升級、回滾等操作。當前版本通過 Helm 作為包管理工具適配了市面可見的大多數 Kubernetes 類型,這些類型包括:
-
使用不同安裝工具(如kubeadm、sealos)部署的各種版本的標準 Kubernetes 集群;
-
各大云服務商推出的 Kubernetes 即服務的云產品,如阿里云ACK、騰訊云TKE、華為云CCE;
-
基于 Kubernetes 規(guī)范實現的其它容器基礎設施,如Rancher、 K3s 、Kubedge;
優(yōu)化拓撲圖操作體驗
在之前的版本中,由于 Rainbond 展示層級較多,用戶操作單個組件時,往往需要切換到組件視圖,這使得用戶操作層級變多,也無法第一時間獲取需要的信息。這次我們針對拓撲圖的展示信息做了優(yōu)化,使其能在應用層級給出更多的信息,并進行操作。降低進入組件視圖的操作負擔。
新版本展示信息如下:
在新版本中,拓撲圖展示信息處給出了一排組件操作按鈕,分別是訪問組件、進入Web終端、更新組件、關閉組件、刪除組件。用戶可以根據這些按鈕快速操作組件,同時下方展示出了組件內的容器信息。極大的提升了用戶的操作效率。
增加拓撲圖聚合模式
在企業(yè)實際使用中,一個應用下的組件,往往會依賴其他應用下的組件,此時用戶看到的拓撲圖信息會大且比較雜亂,無法快速分辨其他組件所屬的應用。這時對于用戶而言,多個應用之間的依賴關系不明確。為了解決此問題,我們新增了拓撲圖聚合模式。在這種情況下,可以更清晰的展示多個應用間的依賴關系。
在普通模式下,可以看到該應用依賴了多個組件,但是我們對于這些組件之間的關系并不清楚。
我們切換到聚合模式,可以看到,組件與其他應用之間的關系清晰明了。
點開 Gitlab 這個應用的拓撲圖,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應用的運行狀態(tài),以及依賴的組件信息。
支持網關路徑重寫
之前 Rainbond 網關只實現了簡單的location代理,并未提供路由重寫相關的功能。當有這樣的需求:
要在目標服務http://{upstream}/index.html的path多加一層虛擬目錄去訪問:http://example/abc/index.html。達到 http://example/abc/index.html => http://{upstream-1}/index.html 的效果。對應的網關配置如下。
location / {
rewrite /abc(/|$)(.*) /$2 last;
proxy_pass http://127.0.0.1;
}
如今需要實現這種復雜的rewrite配置,只需在UI上填寫對應字段即可,如下圖所示:
詳細變更點
新增功能
-
【應用管理】提升拓撲圖展示信息;
-
【應用管理】支持拓撲圖聚合模式;
-
【網關管理】支持網關路徑重寫;@pescox
優(yōu)化功能
-
【組件管理】優(yōu)化添加組件流程;
-
【安裝】支持arm64版本;
-
【安裝】支持helm安裝;
-
【安裝】支持docker in docker方式啟動測試環(huán)境;
BUG 修復
-
【組件管理】修復組件構建后網關策略無法訪問的問題
-
【組件管理】修復有狀態(tài)組件(如Mysql集群)無法啟動的問題
-
【性能】修復rbd-worker存在的內存泄漏問題 @pescox
-
【安裝】修復安裝時錯誤信息展示不全的問題
-
【組件管理】修復helm應用關聯的第三方組件信息錯誤的問題
感謝 @pescox 在 #1125、#1139、#1143 所做的貢獻
感謝 @xixinlove 在 #1141 所做的貢獻
關于Rainbond
Rainbond 是一個開源的云原生應用管理平臺,使用簡單,不需要懂容器和Kubernetes,支持管理多個Kubernetes集群,提供企業(yè)級應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功能包括應用開發(fā)環(huán)境、應用市場、微服務架構、應用持續(xù)交付、應用運維、應用級多云管理等。